农谚说:“水是稻之命,又是稻之病”,说明水分管理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性。科学灌溉又仅满足水稻生理、生态需水,提高单产,改善品质,改善稻田生态,而且能显著节水节本,应掌握浅水移栽、薄水促蘖、够苗晒田、寸水护苞、后期干湿交替、以湿为主,收获前10天左右断水晾田的原则。
1、返青期:稻田保持一定水层,为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较为稳定的环境,促进早发新根,加速返青。但水层过深,超过最上面全出叶的叶耳,会影响叶片功能,造成叶片死亡,影响生长的恢复。
2、分蘖期:水稻分蘖的适宜田间水分状况是土壤含水饱和到浅水层之间,可使稻田土壤昼夜温差大,光照好,促进分蘖早发、快发、单株分蘖多、分蘖成穗率也较高;返青分蘖期宜保持3cm以内的水层,同时喷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,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,提高光合作用强度。
3、晒田促根:分蘖末期应适时晒田,改善土壤环境,增强抗倒,增强茎鞘物质积累,改善基部透光好,增强通透性,有利于氮同化作用为主,逐步转面以碳同化为主,晒土一般以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较适宜。晒土程度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。苗数足、叶色浓、长势旺、肥力高的田应早晒、重晒。
4、幼穗发育期,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的临界期,需水量最多,一般占到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0D40%。在稻穗发育中,一般宜采用水层灌溉,淹水深度不宜超过10cm,最好在3D5cm之间,维持深水层的时间也不宜过长,同时在孕穗期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农作物生理机能,提高受粉、受精,增加千粒重。
5、出穗开花期:对稻田缺水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。受旱时,重则抽穗、开花困难,轻则影响花粉和柱头的生活力,空秕率增加,一般要求有水层灌溉,结合浇水喷施壮穗灵强化农作物生理机能,提高结实率。
6、灌浆结实期:进入灌浆结实期,稻株各种生理功能都在减退,为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,防止早衰,在水分管理上要采取浅、湿、干间歇灌溉,以湿润为主,适时喷施壮穗灵提高受灌浆质量。乳熟期至收获前,保持土壤湿润状态,切不可断水过早,一般在收获前10天左右断水即可。(果丽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