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植保知识 > 果蔬种植

巧防柿炭疽病

症状:主要为害新梢和果实,有时也侵染叶片。新梢染病,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,最初于表面产生黑色圆形小斑点,后变暗褐色,病斑扩大呈长椭圆形,中部稍凹陷并现褐色纵裂,其上产生黑色小粒点,即病菌分生孢子盘。

病原:称柿盘孢子菌,异名:.称盘长孢子状刺盘孢,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分生孢子梗无然、直立,具13个隔膜。分生孢子无色、单胞,圆筒形或长椭圆形。

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: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或病果、叶痕及冬芽中越冬。翌夏产生发生孢子,借风雨、昆虫传播,从伤口或直接侵入。伤口侵入潜育期36天;直接侵入潜育期610天。高温高湿利于发病,雨后气温升高或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。

防治方法:

1)清除初侵染源。结合冬剪剪除病枝,柿树生长期认真剪除病枝、病果,清除地下落果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建议在剪伤口涂愈伤防腐膜,促进伤口愈合。

2)选栽无病苗木。引进苗木时,认真检查,发现病苗及时汰除,并用新高脂膜侵苗,然后定植。

3)发芽前喷洒石硫合剂或晶体石硫合剂等,轮换使用多种药物,以免产生抗药性。

4)除防治以外也不能忽视保护,加强栽培管理,在花前、花后各喷一次壮果蒂灵,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。增强果体抗菌病感染能力。尤其是肥、水管理,防止徒长枝产生。(中国植保网  秋枫)

 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