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菌事巧安排
金秋十月,既是收获季节,又是播种季节。常言道:三春不如一秋忙。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朋友,需合理解决农事与菌事间的劳力和时间矛盾,尽量做到两不误。
一、出菇管理:平菇、鸡腿菇、香菇等,出菇阶段的重点是防虫和通风。秋季空气湿度较重,可酌情减少喷水次数及水量。10月份天气温和,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,但由于夜间温度偏低,虫类喜潜入菇棚、菇房,故应注意防虫。除门窗通风口封装高密度窗纱外,在进出口撒石灰粉,如有成虫进入,及时喷药灭杀。地沟式栽培的金针菇,10月进入头潮菇管理,管理重点是降温,可在夜间加强通风,白天则防止热空气对流。9月上旬播种的双孢菇,10月初应进行重点覆土处理,中下旬即进入出菇管理阶段,管理应以"水"为重点。"压菌水"要及时、足量,配合适当通风量迫使床面气生菌丝倒伏,并及时喷施"结菇水"。用水量以水湿透覆土层,而又不渗滴到基料为度。
二、菌种生产:10月是生产平菇、鸡腿菇等栽培种的大好季节。由于温度趋降,病虫基数降低,制得的菌种商品质量较高。但应安排好出菇季节,尤其是牵涉平菇不同菌株的不同温度型,更要从种源上把关。
三、栽培播(接)种:对于金针菇、猴头菇等普通品种和阿魏菇、杏鲍菇、杨树菇等珍稀品种的播种生产,从播种至发菌直至出菇的各生产阶段,本月基本都有。本月温、湿条件均极为有利,但如处于发菌以前各生产环节,如安排年底以前出菇则稍嫌晚一些;如提前备好菇棚,调控好温度,则可照常生产;如出菇管理能跟得上的话,应尽量安排得晚一点;临近元旦至春节期间,产品价格将会大幅上涨,即便管理费用高一些,经济效益也将会更高,这属于反季节生产的范畴。
四、真姬菇出菇:10月上旬建成大拱棚式出菇棚,意在扩大栽培面积、降低固定生产投资。单棚面积宜为200平方米,栽培面积160平方米,单层栽培每平方米可容纳100-120个菌袋。应根据生产数量确定建棚面积及畦床建造。
五、购料贮备:有长远发展计划的菇农,可趁秋高气爽,购存部分玉米芯、豆秸等秸秆,晒干、粉碎,以备下季生产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