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植保知识 > 果蔬种植

防治枣瘿蚊试验

枣瘿蚊是枣园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。选择符合国家“A级绿色食品”和“农产品安全质量”生产标准的农药,研究合理的施药技术,是实现阿克苏地区枣无公害生产的主要环节。2008年我们开展了无公害农药防治枣瘿蚊田间试验,现将结果总结如下。

(1)材料与方法 试验园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克孜勒镇8大队2小队。该园定植于2006年4月,面积约13・5 hm2。主栽品种为灰枣,授粉品种为骏枣,行株距4 m×1・5 m。试验在同一块试验田中进行,该园为枣棉间作园。试验共设7个处理: 5%吡虫啉乳油(西安恒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) 2 000、2 500、3 000倍液, 25%灭幼脲3号悬浮剂(吉林通化农药化学工业公司生产) 1 500、2 000、2 500倍液,对照喷清水。每个浓度处理1行树(30株左右),随机处理, 3次重复。用背负式喷雾器于2008年6月8日喷药。每个处理选择5株树调查,每株树按照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5个方位,每个方位选1个枝条。药前调查每枝条上枣瘿蚊的活体数量,施药后第2、4、8、11、15天分别调查枣瘿蚊幼虫存活量。计算出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并进行显著性检验。

(2)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, 5%吡虫啉乳油2 000、2 500、3 000倍液可以有效控制枣瘿蚊的发生,各处理药后第8天调查,防效达100%,药后第10天后药效开始减退,枣瘿蚊幼虫数量有所增加;但药后第11天时5%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仍达94・69%,药后第15天时防效降为65・17%;药后第11、15天5%吡虫啉乳油2 500倍液的防效则分别为89・65%、71・32%。25%灭幼脲3号悬浮剂1 500、2 000、2 500倍液防治效果稍差,药后第8天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・63%、89・97%、89・23%,药后第11天分别降为73・15%、72・97%、72・56%,药后第15天降到60%以下。

(3)小结 2种无公害农药中, 5%吡虫啉乳油对枣瘿蚊的防治效果好于25%灭幼脲3号悬浮剂,适宜的施药浓度为2 000、2 500倍液,药剂持效期8~10天, 10天后枣瘿蚊幼虫再次猖獗,应通过不同农药2~3次的连续防治才可有效降低枣瘿蚊的虫口密度。对枣瘿蚊生活史的观察和田间药剂试验表明,由于枣瘿蚊自枣树萌芽开始至8月,为害期长达4个月,对枣瘿蚊发生严重的枣园,可在枣树萌芽前,如春季4月底,地面喷洒50%辛硫磷乳油300倍液,喷后浅耙,可杀死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;秋季地面喷25%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,结合翻园,消灭越冬虫源;冬季12月,将树盘浅翻,冻死入土虫蛹,消灭越冬虫源。在枣树萌芽后,每间隔10天在树上连喷2~3次农药可有效控制枣瘿蚊的为害。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