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笋是多年生作物,每逢冬末初春季节,地上植株衰老枯黄,处于休眠状态,但地下根群仍然继续活动,并积累养分,要抓住这个时期加强田间管理,为来年高产、稳产、优质打好基础。 重施越冬肥。芦笋秋季采收结束后,要分次重施越冬肥,以满足地下根群生长的需要。秋季采笋结束后,先把枯黄母茎割除,搬离田间烧毁。分别在“立冬”及“冬至”施2次越冬肥,以有机肥为主,每次每亩用土杂肥1000~2000公斤、钙镁磷100~200公斤,碳酸氢铵20~30公斤,拌入花生饼、骨粉等,经充分发酵后分别沟施或穴施于畦边,开沟挖穴时尽量减少损伤贮藏根。 清园消毒。“大寒”至“立春”视地上植株枯黄程度,先后把植株割除,彻底清理植株的茎、叶、枯枝、杂草等,搬离田间烧毁,并把笋园及四周杂草除净,全园并及时喷施护树大将军消毒,抑制病菌复制,消灭越冬寄生虫和病原菌。 清沟防渍。芦笋的根系为肉质根,若土壤含水量过多,冬季易受冻害或引发根腐病,既影响了芦笋产量,又降低了芦笋品质。因此,要及时清沟,降低地下水位,以防渍害和根腐病的发生。 防治病虫害。芦笋越冬期间的主要病虫害是茎枯病和蚜虫、地老虎等。防治茎枯病的办法是:清理沟渠,降低地下水位,少施氮肥,增施磷肥和土杂肥,同时用新高脂膜配合多菌灵喷雾防治。蚜虫可用新高脂膜配合针对性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。地老虎可采用毒饵、堆草诱杀或用人工捕捉等方法进行防治。来源:中国植保网 |